2022(第四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平行举办四个专题论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承办的“不同生态类型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模式”专题论坛顺利举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南开大学、河海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围绕主题从不同气候区域治理技术与模式、污染控制模拟研究、面源防控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王沛芳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农村农田沟渠生态建设与面源防控治理”。沟渠工程高效输水与生态化协同是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需求,水肥循环利用和面源污染防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王沛芳指出,沟渠生态化建设需要开展生态化建设材料开发、生态构件研发与优化、沟渠生态化建设和生态化建设效应评估等工作。针对面源防控与治理,她提出了灌区面源防控的水肥综合调控减量和排水系统生态截留净化技术系统,研发系列微生物与多孔载体高效负载的核心技术和装置,实现灌区排入受水区水质的极大改善。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河流污染和城市内涝等问题。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朱曙光教授介绍了“皖北平原城市河流污染控制与防洪调度模拟研究”。朱曙光以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为例,在非点源污染解析、典型小区雨水径流分析等环境条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降雨径流模型、水环境容量计算等水质水动力模型分析,开展了城市防洪调度模拟研究。通过实施防洪除涝、水质保护、水生态工程、滨水环境改善、市政截污、水循环和智慧水务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实现了涡阳县城区9条黑臭水体的清淤、防涝和景观打造,建立了长效稳定的水质运行机制。
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隋军介绍了“广州东山湖-新河浦水系水质改善策略模拟分析”。广州东山湖-新河浦水系雨季径流、溢流污染的严重问题。隋军指出,利用管网与水体水质模型的耦合可以模拟出水系水质改善策略的效果。通过管网建模与现状年溢流(CSO)分析、水系水力水质模型构建,提出不同的水系水质改善的五种策略。工程运行显示,暴雨之后通过DN3000支隧截污并且运行2万吨/天的“一体化”设施的策略,可保障东山湖的COD、总氮、总磷均满足IV类水标准。
低温条件下的污水处理消耗大量能量,不符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邢德峰介绍了“低温污水处理能源回收技术及嗜冷微生物组响应机制”。邢德峰指出需要加强对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系统认识。通过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低温不抑制细胞外电子传递,细胞外电子转移依赖于低温下的上游电子汇。自然环境中存在多种嗜冷电活性细菌(如地杆菌)。通过改变电极电位可以调节嗜冷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电流产生和基因表达,从而应用于低温条件下的污水处理与能源回收。
(现场报告节选)
报告的具体内容详见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即将发布的《2022(第四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报告汇编》
剪辑:点睛文化传媒
审核:陈湘静
发布:胡雅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