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16日,即将在成都召开的“2019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除了15日上午的“全院士”主旨论坛外,还围绕10大行业最热议题展开研讨。未来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专题论坛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良好的水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水环境综合治理,便是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的,围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的,而未来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以此为据展开。
未来水环境基础设施,有望基于污水处理技术实现创新性突破,实现污染物耗能减排向产能减排转变,进而成为城市的水源厂、能源厂、肥料厂,成为真正与社会融合、互利共生的城市基础设施。
未来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能耗等多个方面。针对当前的问题,面临的挑战,本次大会特邀以下权威专家根据各自最新研究成果做报告:
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戴晓虎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排水工程与水环境保护
张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下沉式再生水系统的模式创新与发展
侯锋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国内污水三大特征及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曹业始 原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首席专家
从能耗角度思考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李涛 国际水协会(IWA)大中华区总监
生态人工湿地技术应用及展望
张琼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教授
针对未来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六位环境领域著名专家曾共同提出污水处理概念厂理念,这是全球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行业内面向未来、集中思考、共同探索活动,也是行业最具里程碑的事件。
曲久辉院士表示,提出概念厂理念,是因为污水处理厂应该展示出面向未来的风貌。首先是水质可持续;其次是物质可回收,污水处理厂里面有很多有用的物质,污水不再是污水,而是一种资源;第三是节能并且能够回收能源;最后要环境友好,现在污水处理厂往往与邻为壑,未来应该是与邻为用。曲久辉还表示,我们的污水处理厂首先要构建模式,这种模式要把水处理基础设施的负效应变成正效应。实现水的循环获得转化的能量,这是一种代表未来的模式。
未来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智慧、中国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在政府、行业、社会凝聚人心,形成共识,为我国建设更好的水环境基础设施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