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与监测新技术让水“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9-06-24 阅读:1724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已成为市场挖掘的热点。7月15-16日,即将在成都召开的“2019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为智慧水务管理与新型监测技术设置了专题论坛。


智慧水务提出的背景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提出之后,具体到水务工作的一次目标升华。简单地说,智慧水务是以互联共享为前提,以互联网、云计算、可视技术等为技术支撑,对水资源、城市供水、排水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处理的开放式数据平台。


智慧水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网络和移动系统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构建成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全方位的水务管理系统。


与智慧水务相关的还有新型监测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污染监测在空间和时间密度上明显不足,监测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眼睛,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监测需求,需要发展快速灵敏的新型监测技术。


关于智慧水务管理与新型监测技术的今天和明天,本次大会特邀以下权威专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专题:智慧水务管理与新型监测技术


智慧水务的实践与发展

施汉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水中微生物在线监测新技术与仪器

刘爱群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

生态毒理学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

余若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BOD快速检测的微生物库伦法及仪器研制

刘鸿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三维仿真在水生态监测及水务管理中的应用

范秦寅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员

智慧水务共享技术平台及其在污水厂网的应用探索

汪秋婉  

北京协同创新智慧水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中自控(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水环境和水安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能够最大限度地管好水、用好水、处理好水为目标的“智慧水务”建设,成为当今水务工作的重要目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这项工作的进展与人们的期望仍有距离,需要进一步努力。尽管智慧水务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据预测,智慧水务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智慧水务必定在水务领域进一步普及。因此,城市水务全面实现进入“智慧”阶段的时间将不会太久。


与此同时,新型监测技术也在发展中。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施汉昌教授,曾在专业会议上针对高密度水质监测系统及其仪器装备展开论述,他指出,发展高密度水环境监测和非常规水环境监测技术,对于沿河污染源的排查非常有效,高密度水质监测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密度水质监测系统具有监测频率高、使用试剂少和造价低廉的优点,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它是现有水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补充,可弥补断面监测布点稀疏和检测频率较低的不足。


通过智慧水务管理与新型监测技术的发展,让水“活”起来,传统的水行业摇身一变,也成为了未来感十足的智慧行业。我们期待专家们在大会上带来精彩分享,带领我们总结智慧水务、新型监测技术的实践,并探索前沿技术。 



关于召开2019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的通知.pdf

版权所有 无锡鸣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16066598号-10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