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第六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顺利闭幕。两天时间里,大会举办多项主场活动,平行组织12个专题论坛,围绕长江大保护、绿色流域发展与综合治理、数智驱动减污降碳、设计院创新发展、环境学科建设、青年人才成长等丰富主题,近15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以报告、研讨等方式分享研究与实践、观察和思考,和来自行业各领域的专业观众一起,共同助力行业年度盛会顺利举行、取得丰硕成果。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曲久辉出席闭幕式。大会还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周创兵,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为大会闭幕作主旨报告。
主持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华林担任闭幕式主持人,对大会进行总结,并对主办、承办、协办各方及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表示感谢,并期待与大家明年再聚,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主旨报告
徐祖信院士的报告主题为“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她表示,城市水环境治理进入了“雨污同治”的关键时期。其中,城市雨水管道已成为多源多态污染物重要的“汇”和“源”。徐祖信院士指出,混错接和破损调查是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的基础工作,基于特征污染的荧光光谱可以分析雨水干管检查井混接问题,基于水位和水量分析可以检测雨水管网破损情况,基于水动力和水质迁移转化可以分析污水管网破损情况。随后,徐院士介绍了雨季冲击性多源复合污染导致的河流水质风险,并强调控制雨季溢流污染的关键就是雨污混接改造,强调实时水质监测、沉积污染治理和氧化协同快速絮凝强化分离工艺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周创兵院士的报告主题为“生态文明的三大逻辑与实践”。他首先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紧迫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及核心理念,并对如何推进并实现双碳目标发表了观点。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原始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助力生态文明的实现。他指出,生态文明不能简单理解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基础在生态,核心在文明。最后,周院士介绍了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并以鄱阳湖水利枢纽为例,强调从系统、演化、本质、辩证等角度,建立对于水利工程的认识。
以“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与保护修复”为题,欧阳志云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确定了6个重点区和9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黄河重点生态区包含其中。随后,他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格局与变化、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变化驱动力等角度,指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特征与演变规律;结合黄河重点生态区保护修复工程规划,从保护修复对象、范围和措施等,详细讲解了流域开展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布局。
优秀博士生报告颁奖
本届大会特设“博士论坛”,旨在为青年博士人才提供展示、学习、探讨、交流、合作的平台。今年大会启动以来,经前期征集、函审初评和现场复审,有6个报告被评为“优秀博士报告”。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城科会水环境与生态分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董事长王殿常为获奖者颁奖。
优秀博士报告获奖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毛捷、哈尔滨工业大学史可,南京大学杨旭东,河海大学周玉璇,北京大学陈龙,四川大学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