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第六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举办的专题论坛——“总工杂谈”顺利举行,在这一环节,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院原总工程师—李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建国、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院技术总监—赵乐军、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马小蕾、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万年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智晓,轮番讲述精彩观点,分享他们关于产业、科技、社会层面的探索和思考。
(会议讨论现场)
设计院处于工程建设全产业链的前端关键环节,在技术、工艺的工程化应用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作用,就在现如今设计院发展“寒冬”下,设计院该如何转型和发展的问题,总工们谈到为了适应现在的市场趋势,设计院应在转型与创新上下功夫,在转型上应去主动拓展市场,在保持与传统业主的合作基础下,积极探索海外咨询策划项目,在创新上既要科技创新又要人才创新,注重对人才能力的培养才能不断在项目创新设计上有所突破。因此,设计院的发展中要时刻警惕不要“大而不强,泛而不专”,始终依靠设计院自身努力实现突破和发展,才是设计院真正的“生存之道”。
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由此开始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治理成为了设计院发展的新趋势和任务,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水环境问题,习总书记在水十条中,对黑臭水体治理定了一个非常科学的清晰目标:“清水绿岸,鱼虾潜底”,从生态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管网的问题,应将管网设计的实际方向聚焦到污水治理的提质增效上,技术设计的事做好了,水生态自然就会恢复了。
在提问环节针对“双碳策略下厌氧化粪池要不要拆”的问题,总工们也进行了讨论,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下不反对取消化粪池,但是反对盲目地取消化粪池,根据所处地域不同,要有不同的政策,要考察城市排水系统是否完善,解决问题的关键依旧还是技术手段要跟上。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于设计院而言,谈新质生产力,一定不能忘了三个核心: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总工们就未来新质生产力在设计院可以扩展的方向中主要提到四个方面:1、未来管网的检测和修复;2、智慧水务数字化;3、高级控制系统的应用;4、工艺的装备化,提高处理能力,均是在数字化时代下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拥抱新技术,拥抱数字化时代,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这也是设计院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