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何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今日我们不妨去看看世界闻名的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滨水社区,这个每年迎接数万名世界各地的慕名参观者,由“哈默比”模式营造的理想人居环境。
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初,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The Man and the Blosphere Frogramme.简称MAB)发展报告书中提出来,用于倡导基于生态学理论指导和支撑的城市合理和科学发展。目前该计划仍在进行中。从实践来看,生态城市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发展起步阶段。
哈默比生态城的缘起
“哈默比(Hammarby)”在瑞典语中的意为“锤子村”,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区东南部,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交汇处,曾是一处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工业废物污染的非法小型工业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政府为了申办2004年奥运会,决心改造这里,计划将老工业区与港湾区作为内城的延伸,转变成为一座能够代表瑞典,甚至是全世界最先进科技与人居理念的现代居住新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申奥未能成功,但哈默比项目却得到了政府的努力延续。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项目自1998年开始动工,2015年完成所有建设,目前已被认为是可持续城市化最佳范例之一。
哈默比生态城的目标及要求
早在1996年,斯德哥尔摩市规划部门就在给排水、垃圾回收、能源消耗、土地使用、交通、建筑材料等方面为哈默比滨水新城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严格、苛刻的环境要求,如:
给排水:人均日用水量由150L(斯德哥尔摩地区均量)减至100L;污水中95%的磷回归土地;从适宜能源和排放的角度出发,对土地中氮的回归量以及废水中化学含量进行生命周期分析;污水中的重金属和其他危害环境物质含量应比斯德哥尔摩其他地区低50%;净化后的污水中,氮含量不得高于60mg/L,磷含量不得高于0.15mg/L。
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沼气产品,实现余热再利用以及高效能的节能建筑;使用具有环境友好型标签的电力;提供供热系统的能源必须全部来垃圾发电或可再生能源。
土地使用方面:要求每户公寓(以100平米为例)拥有不低于15平米的绿地,方圆300米内必须有一处25-30平米的花园或公园;要求花园中有不低于15%的面积能够在春秋季保证4-5小时的光照;空置绿地的开发应与生物群落的栖息地相互补,以保障周边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资源应被排除在开发之外;被污染的场地或土地应在开发前就恢复到不对健康和环境带来危险的水平。
哈默比滨水新城的目标是成为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其整体环境负荷与1990年代初期相比减少一半。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哈默比生态城(2010年)
哈默比生态城模型及实践
严格的环境要求需要全新的环境方案来实现。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环境目标、解决方案与城市的综合规划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整个生态城建设过程中。
哈默比的闻名主要来自其卓越的环保技术链——“哈默比”模型。“哈默比模型” 是一套有机的循环理念与技术,旨在整合各分散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对所有能源、垃圾、用水和污水进行掌控的封闭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哈默比模型
雨水收集、污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
哈默比许多建筑的屋顶上种有绿色植物,这种绿色屋顶不仅美化环境,还能够蓄积雨水,增加蒸发量。来自屋顶、街道或花园的雨水被收集到两个封闭的蓄水池,经自然沉淀净化处理后,或直接渗入地下,或与湖城景观系统结合,构成街道、院落独特的景致,最终再导入哈默比湖中。
左图:景观与雨水收集的设计;右图:街道边的净水渠
哈默比滨水生态城还建设了水处理实验厂,随时监控水质情况。这里只接受本地区住户的污水,不包括自然降水和工业用水,而且严格禁止将化学品排入污水中,从而尽可能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污水处理厂的有机污泥经处理后被制成两种副产品,一种是生物固体,被送至堆肥厂作为生物肥料;另一种是生物燃气,经过提纯后作为公共汽车燃料或为哈默比的餐馆及公寓提供灶气。除此之外,污水处理厂尾水( 水温大约15 度) 所蕴含的热能也被充分利用,热力站购买尾水并将其作为区级供热来源,从而在污水处理厂和热力站之间形成了共生体的联系。最后,低温的清洁水被送回哈默比湖。
垃圾分类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哈默比生活垃圾的投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在每幢住宅楼内均设有相应的收集房或收集箱,由专门的环保公司定期回收处理;另一类是有机垃圾和易燃垃圾,被要求投放到室外的垃圾站。这些以街区为单元设置的垃圾站与地下管道和一个地下中央收集站相连,通过真空抽吸被输送到2k m 以外的垃圾收集站,再通过控制系统输送到大的集装箱中,其中有机垃圾被送至堆肥厂,易燃垃圾则被送到附近的一家热电厂。
街区垃圾分类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持续的日常评估和监测
社区建立了日常环境负荷框架(ELP),以量化计算评价个人活动、建筑物、未建区和公共区域对环境影响。“智能系统”则在住宅内安装,帮助居民实时了解能源、水和电力使用。在GlashusEtt建立环境信息中心,展示最新环保技术和信息。
不仅如此,哈默比在环境友好型能源系统、立体交通等方面也均有非常好的理念与实践,如50%的电力及采暖耗能取自有机堆肥及垃圾燃烧的循环利用。
启示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生态循环社会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认知。1993年,瑞典议会通过关于面向生态循环的发展行动纲领的“生态循环法案”。2003年,瑞典政府又提出关于无毒且资源有效的“生态效率社会“法案。这两部法律制定了瑞典建立生态循环社会的目标、战略和政策。由此,瑞典的生态循环村、生态循环社区建设蔚然成风,哈默比模式成为其中的典范。
规划技术方法上的创新是哈默比生态城最突出的经验和最重要的手段。实际上,传统的规划观念与技术方法在生态、低碳、绿色时代必将面临全面的挑战。在市政设施规划方面,我们需要从过去的末端处理方式调整为与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综合一体的思维模式,无论是水的循环利用,还是垃圾再利用、能源自给,其目标都是通过重构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代谢的方式,寻求使资源与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将环境影响降至最小。哈默比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