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持续火爆 深入剖析治水理念技术突破

发布时间:2019-07-18 阅读:1679次

2019年7月15日在成都开幕的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为期一天半的日程格外密集,15号当天上午的主旨报告精彩纷呈,下午密集安排的六个专题讨论,千余专业观众热烈响应。16日上午,四个专题论坛持续火爆,二十四位专家、企业家围绕城市污水处理资源回收、工业园区废水管理、技术与产品创新、智慧水务和新型监测等,分享了前沿信息和独特思考,各会场座无虚席。详细报告内容敬请期待《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白皮书》!


- 专题会议 -

城市污水处理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从低碳到低氮,从处理到回收,拥抱更多技术可能

在全球范围内,治水的理念和技术先后经历以污染控制为导向的工业文明阶段,和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一直作为追随者的中国,是否能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引下,完成城市污水处理从理念、模式到技术工程的追赶、超越甚至是引领,成为业已成长起来的国内水环境水生态领域精英们的雄心和目标。


在本专题里,专家学者们的讨论首先从污水处理对经济社会发展从问题导向到理念引领的发展历程和前瞻趋势开始。从低碳社会向低氮社会转型的未来日益明显,污水处理也将实现从污染物去除到资源能源回收和利用全面深刻的转变,哪些技术工艺可以支撑这样的变革?未来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其中,在节能降耗方面,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以低能耗、出水稳定、能回收能源的特点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线,但低温运行效率低、膜污染严重等挑战仍需进一步克服。而对于目前最热的厌氧氨氧化领域,中国的研究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理论和实践进步。一些专家的研究还发现,在有限碳源下,若能同时实现SCND、DPRN及EPUA,对污水将有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640 (1).webp (1).jpg

王凯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从低碳社会到低氮社会的污水处理技术》


640 (1).webp (2).jpg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640 (1).webp (3).jpg

郑平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厌氧氨氧化研究进展》


640 (1).webp (4).jpg

陈银广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资源化利用厨余废水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


640 (1).webp (5).jpg

张耀斌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有机废物厌氧代谢新路径与强化原理》


640 (1).webp (6).jpg

程军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微藻培养与能源化应用》



- 专题会议 -

工业园区水管理:政策驱动下全过程管理的技术和模式突破

近三十年来,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总体上呈现了迅猛但粗放的发展图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样显著,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监管的重点,同样也对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专家们在讨论中认为,化工园区量需少而精,目标为绿色发展,提高水循环率,水质指标转向考虑健康综合效应,处理工艺应实现低耗能稳定运行,出水应实现高品质回用。其中,介循环模式从政策,到技术层面以及后续管理体系,可引领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网络优化、园区水网络超结构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大数据时代软件的集成检测等都将提升工业园区水管理。针对问题集中复杂的化工园区,有专家团队已牵头制定行业废水处理技术规范,将对相关工艺选择、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提出规范化要求。而针对高浓度难降解医药废水处理目前面临的技术、成本困境,需从水质特征入手,实现以低能耗、资源化为前提的清洁绿色生产过程。


640 (1).webp (7).jpg

任洪强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化工园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


640 (1).webp (8).jpg

杨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工业废水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640 (1).webp (9).jpg

曹宏斌 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工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的思考》


640 (1).webp (10).jpg

杨强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物理法石化污水源头控制及资源化》


640 (1).webp (11).jpg

石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工业园区介循环的模式与实践》


640 (1).webp (12).jpg

张昱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制药综合园区废水处理典型案例和策略》



- 专题会议 -

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创新:低成本、高效率是永恒目标

当前,在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峻的大背景下、污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对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需求不断提升:以提高出水处理效率、提升运行稳定性、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降低成本、强化对新型污染物的去除等,是城市污水处理领域恒久研究主题。


在此专题中,来自科研领域和企业的专家们分别介绍了目前以膜技术为代表的达标工艺的研究实践进展,提出未来的技术需求主要在于开发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组器、降低能耗及运行成本、有效控制膜污染及优化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等。国内外专家团队继续在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领域开展最新研究,为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提供思路;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在科研上还在继续深入,并已在工程化实践上取得成果;有专家研究发现,基于单质硫驱动自养反硝化的硫-铁协同脱氮技术(SADeN工艺)具有较高的脱氮负荷,在城市、农村污水及工业废水领域均能找到深度控氮的应用场景。


640 (1).webp (13).jpg

黄霞 清华大学教授 

《膜法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640 (1).webp (14).jpg

袁志国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管理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A promising nitritation process enabling stable mainstream  DE ammonification》


640 (1).webp (15).jpg

陈光浩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工程化》


640 (1).webp (16).jpg

范晓军 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水务运营总裁 

《城市污水厂升级改造适用技术方案及其比较》


640 (1).webp (17).jpg

王爱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非碳源依赖的污水深度控氮技术》


640 (1).webp (18).jpg

茆林凤 赢特环保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董事长

《SSCS超级蒸汽碳系统用于水的深度处理》




- 专题会议 -

智慧水务管理与新型监测技术:智慧智能如何让水务行业“耳聪目明”?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修复的一揽子目标,从管理决策到工程实践,都需要更多数据信息和技术手段的支撑,智慧水务、新型监测等领域,正是国内水环境科研和水务行业近年来积极关注、投入的热点领域。


智慧水务是把信息化、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于水务行业形成的、新型精细化动态运行模式与管理系统,这既是信息化大潮推动的必然,也是水行业提升综合能力应对治理修复要求的刚需。但智慧水务的真正实现,需要自动监测、运行控制、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网络计算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其中自动监测作为该系统的前馈控制面临着比较大的技术挑战。


在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方面,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在排污许可制度中充分考虑到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保证,采用水质生物预警技术进行常规排水综合毒性(WET)评价,同时,在突发污染事故当中生态毒理学的技术应用也相当普遍,专家建议,这都是我国在政策设计、管理制度和科研等各方面应重视的方向。


如何快速、低成本、实时测定水中的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是关系到智慧水务中生物监测的重要内容,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力图解决这一问题;针对BOD测试周期较长、结果准确性差的难点,有专家提出可采用微生物库伦法进行快速检测并开发相关仪器


640 (1).webp (19).jpg

施汉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智慧水务的实践与发展》


640 (1).webp (20).jpg

刘爱群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 

《水中微生物在线监测新技术与仪器》


640 (1).webp (21).jpg

余若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生态毒理学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


640 (1).webp (22).jpg

刘鸿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BOD快速检测的微生物库伦法及仪器研制》


640 (1).webp (23).jpg 

范秦寅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员

《三维仿真在水生态监测及水务管理中的应用》


640 (1).webp (24).jpg

汪秋婉 北京协同创新智慧水务有限公司总裁  

《智慧水务共享技术平台及其在污水厂网的应用探索》


版权所有 无锡鸣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16066598号-10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