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长江水”|第六届科普赛主题解读

发布时间:2024-02-03 阅读:99次


作者:刘文、刘永

单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届科普赛承办单位)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具有强大的水道航运、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的功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



长江:一江清水向东流(来源:文旅丽江网)


2024年1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美丽中国建设“碧水保卫战”中的一个任务,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此外,在打造美国中国先行区的任务方面,要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坚持共抓大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长江及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并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应“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来源:央广网“每日一习话”)


那么,在关于中华文明和我国发展中,长江为何如此重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有什么的举措,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阶段性成效,未来关注重点又是什么?我心中的这股长江水如何永葆绿色?接下来编者会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个熟悉的朋友——长江。

01

“孕育华夏文明”-长江的重要性、现状和历史


世界文明皆起源于大河,且文明的兴起与繁盛与大河生态环境的优美息息相关。长江文明,特别是长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深远影响了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从青藏高原、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春秋战国南《骚》中的“澄江静如练”,到唐诗中的“唯见长江天际流”,到宋词中的“大江东去”,再到近现代的《长江之歌》;长江以其壮阔的空间广度、悠远的时间长度,刻画出中华民族的情感深度。


长江与中华文明(来源:修改自网络资料)


长江经济带是指沿江附近的经济圈,是典型的全球大河经济带。长江绵延6300多公里,水资源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5%。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21%的国土面积(205万km2),承载约6亿人口和超过40%的全国生产总值。长江经济带横跨东西、连接南北、内引外联、通江达海,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其生态地位重要,经济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巨大。长江流域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大大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优质供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长江经济带(来源:网络资料)


与古代文明不同,长江所孕育的新时期现代文明的显著特点是将生态文明融入自然,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长江的“生态文明之路”正逐步深入人心。

02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长江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重点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从2021年3月起正式实施,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从法律上对长江流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长江流域各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了规范。


《长江保护法》明令禁止的行为

(来源:国家长江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科普动画)


近年来,随着多项规划、法规和行动的全面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已日见成效。到2023年,长江干流全线保持在Ⅱ类水质,这已是长江干流全线连续四年达到Ⅱ类水质(即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长江流域河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5%,位居我国七大流域之冠(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赤水河鱼类五年翻了一番,被称为长江生态“晴雨表”的江豚也频频现身。长江经济带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水相依、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也在长江经济带徐徐展开。


2023年我国1~12月七大流域和西南、西北诸河及浙闽片河流水质类别比例(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长江江豚保护措施

(来源:国家长江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科普动画)


03

“共饮一江水”-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世界大河治理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除了制度管理和技术措施外,皆离不开广泛而有效的公众参与。如世界河流治理的典范—莱茵河的治理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公众参与模式,包括主被动结合的环境信息提供模式、环境协商听证制度和具有决策责任的高层次公众参与三个层面。而在日本琵琶湖治理,通过民众参与实施计划草案修订、广泛的科普教育和环保家庭计划的推进,使环保理念和生活习惯根植人心,其也成为了公众参与的成功范例。


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而言,需政府、企业、公众、个人、全社会共同提高意识,共同构建运行机制。政府和职能部门应探索建立适应于长江经济带的“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切实解决公众所关心的、“接地气”的关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公众则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节约用水、绿色出行、杜绝浪费、废品再利用、卫生习惯养成、主动垃圾分类等都是你我轻而易举即可做成的事情;沿江民众也将从自身做起,自然做到“心中有长江”,齐心协力绘出更加壮美的万里长江新图景。


绿色生活方式(来源:购图授权自大图网)


04

“长风破浪会有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

尽管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阶段性成果喜人,但形势依然严峻。在全流域整体上,还存在系统性保护不足,一体化的流域多要素环境保护格局尚需提升。上游区的生态退化和水源安全问题还需重视;中游区的沿江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污染重、风险隐患大,排污口整治和新污染物治理难度依然较大;中下游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生活污水总磷、总氮负荷高;下游区生态空间破碎化严重,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大,河网地区水污染较严重,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沿江省市协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当下,我们有能力让长江永葆“生命力”,也有信心实现一江清水永久浩荡东流。


“长江生命力”维持系统框架

(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江生命力报告2022》)


共护长江水,我辈自当义不容辞。

期待同学们灵感与创意的精彩碰撞,

共同绘出心中最美的长江水!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报名表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红头文件

相关阅读:“我心中的长江水”|第六届科普赛开启作品征集,速速围观~
END



版权所有 无锡鸣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16066598号-10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