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2023中国城镇水务大会举办数十个平行论坛。其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承办的“城市雨污管网建设的进步与展望”专题论坛,因专业、犀利的高质量报告,聚拢高人气,现场反响热烈。水分会精心邀请的十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视角纵横古今与中外,全景式梳理呈现雨污管网的前世今生;概览行业上下游,历数雨污管网政策标准、技术创新、产业范式;直面问题、深刻剖析,提出针对性策略,描绘未来发展图景。
本场论坛由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秘书长、中关村汉德环境观察研究所所长谢琤琤主持。
1
《中外城市排水管网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刘艳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
刘艳臣以“史”开篇,搭配图文并茂的丰富素材,从文明发展与城市排水管网的关系出发,全面回顾城市排水管网发展的历程。通过中外典型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发展历程,展示不同时空下,管网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与当地地理及自然条件相呼应的理念、模式、路径演变,形态与功能的不断提升。他表示,文明进步下的社会需求是推动城市排水管网不间断变革创新的源动力,持续涌现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支撑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对排水系统的核心需求,同时这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排水管网系统都在努力追求对自然、城市、经济社会、人等多要素的考虑和统筹,体现和谐与可持续性。
2
《我国雨污管网建设运维管控的瓶颈问题剖析》
李一平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李一平从环保督察公布案例中突出的溢流污染、管网现象出发,指出问题的复杂与普遍。从排水管网系统中的六个重要方面(收集、输送、提升、处理、回用、管理),进行系统问题识别,总结为“六重六轻”,体现为重污水截污率、轻实际截污效果,重管网覆盖率、轻实际运输能力,重泵站规模、轻泵网联调提升,重尾水达标、轻回用效益,重工程建设、轻长效管理等。而这一局面的原因分布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管理调控等多个环节。为此,他也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呼吁推动排水系统向“雨污分流、量质并重、泵网联调、提质增效、再生利用、长效管理”的转变。
3
《雨污管网技术与产业发展》
王绕 北京北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绕首先“盘点”了我国的管网资产,介绍包含泵站在内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存量、建设现状等情况,介绍发展趋势。从排水管网全生命周期出发,逐一分析各环节的技术产品发展、应用和创新,随之形成的产业格局与发展模式。结合企业实践,展示企业主体历经的管网资产管理—专业化管网维护—技术产业统筹发展的阶段,以及在探索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范式方面的探索与成效。他表示,当前行业在产业发展质量和技术上还有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统筹、一体化运营水平,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变传统作业模式,实施城市大安全管控、重视双碳背景下能源开发、碳减排的新要求。
4
《厂网河智慧管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尹海龙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精准排查、动态监管、挖潜提效、低碳运维”,这是城市水环境治理改善、城市高质量发展对管网行业运行管理维护提出的高标准要求,而新一代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也为厂网河智慧管控提供了可能。尹海龙结合多样应用案例,系统深入介绍了我国目前在管网智能诊断评估、河网水质预警与溯源反演、污水处理厂实时预测与反馈控制等典型应用场景中,目前探索形成的主要技术思路、模型体系、产品硬件、管理平台等。他指出,智慧水务的未来,关键在于“可思考”,在通过现有物联网实现“眼睛”功能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新型高频监测、人工智能、全局调度等,为智慧水务赋能“大脑”。
5
《中外雨污水管网发展历程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李俊奇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
李俊奇教授将近现代城市排水系统分为“市政卫生排水、水量调控、水质管理、可持续排水“等几个主要阶段,总结主要阶段系统目标与指导思想的转变,指出绿色、智慧、韧性、低碳一定是未来城市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核心要求。通过回顾中外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普遍模式和规律,他表示,以水系规划为先导,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雨洪管理思路,源头-中途-末端”“灰-绿”结合的“蓄排”综合管控思路等,古代中国特色实践和凝聚智慧,在当今和未来仍然具备价值,启示我们在海绵城市建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城市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等新需求下,思考排水管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他随后结合近年国内实践案例,介绍排水管网与污水再生利用,排水管渠与雨水资源化利用、城市水系统韧性等领域的关键问题、主要思路、优选模式和方案等内容。
6
《当前城市污水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王家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王家卓首先回顾并肯定了我国污水管网建设,及其在黑臭水体治理推动下取得的积极进展,表示,在污水管网重要性逐步得到重视的同时,必须直面“历史欠账多,埋设在地下,情况复杂”的现实问题。报告中,他用“底数不清方法多,情况不明决心大”点明一些地方管网建设提升工作基础薄弱的现实,用“没有、不够、不优”总结目前污水管网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效能低下,管理混乱的突出问题;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排水体制认识严重不到位,重厂轻网留下的“后遗症”,收费低、机制不完善,监管缺位、奖惩不到位等。王家卓针对性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特别强调正确认识问题是科学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正确对待合流制排水系统,尽快出台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标准和排放标准;同时在污水厂提质增效、管网排查、市场监管、机制理顺、资金保障等方面针对症结、切实行动。
7
《山地城市排水管网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
何强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
各个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运维,不仅要面临行业共性问题,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现实挑战。何强介绍说,首先是因地质灾害频发如滑坡、泥石流等,对排水管道(箱涵)的冲击;而受饮食习惯影响,管道内有机质高,有毒有害气体多,事实上造成污水管道爆炸隐患;地形起伏大,易出现“回填土等致管道破损,坡度变化致淤积”等排水管网严重病害;与此同时,山地城市还存在施工难度大、快排快泻引发的雨水排放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已针对管网系统、排水管道结构性安全、有害气体的监控与预警,大管径排水管道清淤,泄洪排涝关键节点识别等,展开持续深入研究。在报告中,他选取代表性研究,介绍了目前取得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设备研发、示范应用等进展和成果。
8
《雨污管网与市政安全》
黄胜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城市雨污管网不仅是水环境治理改善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与城市洪涝防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城市道路安全等安全问题高度相关。黄胜介绍了既有雨污管网的排洪能力研究,在国内一些城市开展的韧性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以及中外典型城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工程。在污水管网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命题中,他强调需要关注污水管网系统恶臭的产生与控制,加强维护、材料选择等是重点。针对管网病害与道路塌陷的耦合关系,以及管网系统爆炸气体产生的道路安全隐患等问题,黄胜表示,需改变建设规范标准空白、技术指导缺乏、管理各自为政、预处理能力滞后等情况,积极推进管网与城市安全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
9
《城乡排水管网工程标准研究》
谭学军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在报告中,谭学军首先介绍了我国排水管网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架构,在政策法规、全文强制性规范的引领下,我国已逐步建立完善包含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评估等全过程的专项技术标准体系。他重点介绍了基于构建完善内涝防治体系、加强雨水源头减排的雨水管网设计标准演变和不断提升,及相关国内外典型实践。在污水管网标准规范方面,针对(旱季雨季)流量设计这一关键内容,介绍我国借鉴先进经验、重视客观差异,开展的持续探索实践。针对我国排水管道普遍存在破损、塌陷、淤堵和倒灌等各类功能性问题、结构性质量问题,人工养护比例高的现状,强调应重视管道检测和评估新技术、排水管道原位修复技术标准、管渠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智慧平台建设标准等方面工作。
10
《我国城市雨污管网建设运维模式与管理政策剖析》
郑兴灿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
在服务、支撑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雨污管网建设面临水环境与水安全并重的目标导向。郑兴灿首先梳理我国城市雨污管网建设面临的发展与需求,指出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具有自身典型特征,国外经验可借鉴、难套用,需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雨污水管网典型特征的运维管理路径。在建设与运维模式探索方面,必须直面合流制、混流制排水系统广泛存在的现实问题;“厂-网-河” 一体化专业运维,切实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同时应认识到,可持续的营收模式,是管网建设运维的基础保障。为此,他提出建议,应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推动政策落实,为工程实施、运行维护到系统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各地应因地制宜、开展积极探索,通过总结认知问题、需求引导研发、机理促进应用,验证支撑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科会副理事长、水分会会长曲久辉出席论坛,在认真听取报告后逐一进行点评、总结。他表示,这十个报告,内容扎实、视角独特、观点犀利,兼具专业性、独立性,对与会者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他本人也很受启发。他同时透露,水分会日前已正式启动2023年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主题也将聚焦我国城市雨污管网建设,此次论坛的成果,可以为报告提供强有力的内容支撑,为行业持续贡献客观、理性与建设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