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关注面源污染与长江生态

发布时间:2023-07-14 阅读:675次


2023(第五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水能耦合的环境前沿科技问题”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大会,于5月21日举行了“青年论坛”,由中国水环境集团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承办。来自多位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围绕“面源污染”和“长江生态”等环保热点领域展开深入进行探讨与交流。


1.png


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专业师陈亚松,针对城市降雨径流汇流区域多元、污染组成复杂、时空差异性突出的污染特征,对比分析统计模型法与机理模型法的优缺点,提出现有方法在工程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辨析降雨径流污染与城市特征的关系,以九江排口为研究案例核算径流污染负荷,具体阐释如何构建基于输出端径流污染负荷当量法。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争议,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薛利红,梳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存在被高估、被忽视、缺标准等问题,重点介绍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防控的“减-拦-用-净”技术模式;从基础研究层面、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政策方面,分享了她对农业面源污染未来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磊从面源污染的边界问题出发,提出面源污染的源-流-汇基础过程,具体讲述该方法在实现污染源位置的精细空间表达、更精准的产排污系数、避免多种源重复计算等方面的突破,分享其在小流域、中尺度流域、大尺度流域中的应用。

在长江生态环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军,在报告中梳理湖泊生态系统理论背景,通过系统构建和实验设置,解析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等对食物网营养关系的影响机理,探究多重威胁导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并提出国家需求下的研究展望。

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凌全,系统介绍三峡水库和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情况;以乌东德水库生态调度为例,介绍生态调度期间鱼类的繁殖情况和调度效果;针对三峡生态调度持续时间长、目标鱼类种类多、空间跨度广等特点,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副主任段辛斌,报告题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与长江大保护”,从长江水生态健康角度出发,介绍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的情况,针对濒危物种保护、修复工程、关键栖息地、生态调度等提出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建议。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生态技术工程中心主任陈锋,围绕梯级开发影响原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现实挑战,从生态调度、过鱼设施、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等方面探讨水生态保护措施的适应性管理,呼吁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深度开展梯级水库生态效益以及水库生态演变的研究。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王英才,在报告中综合评价长江源、金沙江、长江中游、长江下游水生态现状,总结长江流域存在的共性问题,讲述如何从监督管理角度制定总体规划,提出规划、督导、评估、考核驱动水生态保护落地的思路。


我们将陆续推出大会各环节报告内容,敬请期待!


· END ·

版权所有 无锡鸣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16066598号-10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