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的国际舞台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3-04-27 阅读:186次

4月26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以下简称“水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评”水相逢——青年科学家会客厅第二季(经验分享、共同成长)第一期活动线上顺利举行,主题为:青年学者的国际舞台与机遇

1.jpg

为探讨青年学者的国际舞台与机遇,本次活动邀请水分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徐明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思彤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陶彧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马百文副研究员、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曾华斌助理教授出席活动。活动由水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刚研究员主持,通过水分会视频号、环境工程学报视频号、寇享学术三个线上平台转播,累计观看3159人

3.jpg

▲ 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为:刘刚、徐明、刘思彤

▲ 第二排从左至右依次为:陶彧、马百文、曾华斌


专题报告

嘉宾围绕青年学者在国际舞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国际舞台取得成绩形成影响分享了经验与见解,一致认为青年学者在提升个人学术能力与成果质量的同时,在国际舞台应勇于发声,积极探索适于自己的成长道路。


徐明分享了自己的海外经历,建议青年学者一定要坚持产出高质量成果,并建立产品意识和分享思维;刘思彤介绍了国际水协(IWA)的专家组和奖项设置,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争取国际组织的相关奖项;陶彧以美国列车脱轨导致化学品污染和北溪管道甲烷泄漏等国际热点事件为例,分享了相关文章发表前后的故事,建议青年学者关注国际热点事件,把握国际事件的机遇形成影响;马百文介绍了欧洲的洪堡学者和玛丽居里奖学金,分享了洪堡学者的申请经验和在德国期间组织的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提出青年学者可以根据人才计划的要求,依托海外项目资助走出去;曾华斌介绍了“环境人Environmentor”的欧洲环境名校/研究所巡礼栏目、欧洲研究理事会2021-2022年在环境领域的项目资助情况,分享了青年学者如何走出去、引回来、国际与国内工作衔接问题等方面的见解。


嘉宾问答

Q1

如何兼顾学术文章质量与速度?

短期来看,对于刚进入高校的青年学者,可能需要做出一定的妥协,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前提下,多出成果。长期来看,学术文章还是应该更关注质量,要有耐性,产出高质量成果。


Q2

如何成为一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成为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当个人在某个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后,可能会被编辑主动邀请作为审稿人。另一种,个人也可以通过邮件跟期刊主编沟通推荐自己,成为审稿人。


Q3

青年学者闯进国际学术圈的“敲门砖”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平?

首先要看得见世界,了解国际重大事件以及国际学术领域前沿方向。其次,能够接受东西方文化差异,接纳不同意见,思考不同学术意见的优缺点。第三,转变思路,要敢于与国际学术达人交友,表达并积极捍卫个人想法。


Q4

关于申请洪堡学者有什么经验?

首先要关注国外意向课题组的动态,平常可以通过邮件多交流,寻求机会。其次,要努力提升个人学术能力,积累成果。网上有很多相关的成功经验,虽然每个人的领域不同,但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Q5

培养国际学术视野是否必须出国深造?

主要看个人的发展规划,以及能否找到出国深造的机会,比如依托海外国际合作项目,如洪堡学者、玛丽居里等,或者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等等。


Q6

欧洲人才计划在申请审批是否有一定的倾向性?

受外在因素影响,欧洲人才计划对特定申请审批的对象还是有一定倾向性。整体而言,华人受到资助的并不多。


此次线上访谈,五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畅谈了青年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机遇与挑战。水分会时刻关注青年学者成长,相信通过此次交流,广大青年学者对如何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学术影响有了更多的了解。“评”水相逢第二季系列活动,以“经验分享,共同成长”为主题,本期及之后的各期活动旨在助力青年学者成长,为水环境与水生态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更多青年力量。

直播回放:

2.jpg


下期预告:

主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承办单位: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5月

· END ·

10.jpg
版权所有 无锡鸣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16066598号-10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