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上,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以下简称“水分会”)承办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与展望”专题论坛顺利举行。七位来自高校及企业的知名学者、一线专家围绕该主题从不同视角展开研讨与分享,共同为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分会会长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分会副会长、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分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等出席本次论坛。
主持人:谢琤琤
水分会秘书长、
中关村汉德环境观察研究所所长
1 《茅洲河水环境治理:理念、技术、效果与展望》
孔德安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
公司总经理
孔德安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茅洲河从“墨汁河”变成“生态河”的成功经验,表示茅洲河作为全国水环境治理的成功典范,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理念,坚持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持续完善水环境治理技术体系,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 《系统思维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与运营》
王征戍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基于我国水环境治理现状以及首创水环境治理项目实践,王征戍梳理总结了水环境治理长效运营存在的系统问题与挑战,指出行业整体要重新审视运营内涵,以系统化、规模化、智慧化、多元化的运营模式来实现环保项目精益运营、创造生态环境的长效价值。
3 《长春市伊通河的”祸“-“治”-“美”之路》
周丹丹
水分会委员、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周丹丹在报告中剖析了伊通河黑臭治理的成功经验。伊通河综合治理按照全区段、全流域、全方位的治理思路,从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维护4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她指出,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特点,未来还要继续关注伊通河的持续治理。
4 《南方沿海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分享》
苑宝玲
水分会委员、
吉林建筑大学特聘教授
以厦门市新阳主排洪渠为例,苑宝玲系统阐述了新阳主排洪渠的问题识别、治理思路和总体治理方案,并介绍了三项新技术(外源控制、内源消减、自生态调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她指出黑臭水体治理是系统工程,不能“治头不管脚”,要全系统、全过程统筹推进、协同治理。
5 《对我国推进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几点思考》
王家卓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
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
王家卓在报告中介绍了欧美、日本等在排水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开展系统思考。他强调,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系统治理,不能一刀切的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应出台针对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监管方式、溢流污染控制的技术标准和指南,推进海绵城市理念、绿色灰色基础设施结合控制溢流次数。
6 《巢湖市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与实践》
尹海龙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院教授
尹海龙以巢湖市水环境成功治理实例,深入剖析了我国中小城市在水环境治理上面临的共性问题——排水管网设计建设标准低和管网不成体系背景下的混接式排水系统,造成实际污水收集率不高和雨天溢流污染严重等问题。他指出,我国中小城市应优先重视解决管网欠账问题,全面摸清现状问题、坚持系统工程方法论才是水环境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与保障。
7 《城市重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与应用案例》
彭剑峰
水分会委员、
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
中心研究员
彭剑峰系统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政策、管理进程以及整体展开的工作与成效;着重介绍了目前开展的河道生态修复(湿地和内河治理)研究和实践。其中,通过自养、异养协同等技术提高湿地脱氮能力,研究湿地出水水质标准体系,开发湿地小型设备,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变成生态水。
徐祖信院士对本次专题论坛作了总结,她谈到,治理河道黑臭两件事情必须要做:一是截污、二是保证生态流量。截污方面目前的重点在管网清疏维护,缺乏技术是我国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保证生态流量需要水资源高效利用,一方面把污水治理效益提高,一方面把河道生态补水和水资源节约提升到一起。徐祖信院士表示,希望借助水分会平台持续推动黑臭河道长效治理,实现“最少钱最短时间,最少伤筋动骨见到效益”。
论坛最后,会长曲久辉院士对水分会2022年度报告(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为主题)的宗旨、定位、思路、内容等提出要求,希望该报告能对我国黑臭水体消除、2025年之后全面生态修复发挥借鉴、引领作用。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整理:董丽亚 胡雅俐
编辑:胡雅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