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四:基于“厂网河湖岸一体化”的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2-07-11 阅读:785次

7月9日上午,2022(第四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平行举办四个专题论坛。由中国水环境集团承办的“基于‘厂网河湖岸一体化’的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专题论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降污减碳提升资源化水平,实现绿水青山的治理目标,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亟需打破只关注单一环节的传统思路,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将排水和处理设施与城市河湖水体作为有机整体、进行规划建设的“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王敬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① 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沉积物

碳循环机制

何  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重庆大学环境生态学院院长、教授

何强教授以三峡库区为例展示了河流的碳循环机制,探讨了库区支流在蓄/泄水阶段的碳排放过程和碳行为调控方式,在河网工程加剧流域复杂程度的大背景下,能够为库区和其他流域支流的总碳排放核算和碳减排提供理论基础。



② 碳源精准调控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机制研究

操家顺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操家顺教授结合长期跟踪实验和机器学习模型提出“精准碳源+优势工艺+预测控制”的高效低碳脱氮工程化应用思路。



③ 城市污泥协同处置与矿山修复生态

统筹的实践(线上)

董  滨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董斌教授提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创新思路,将稳定化处理的市政污泥用作长江沿线裸露矿山的生态用土,一举两得地解决“污泥无处可去”和“矿山无土可填”的双重困境,构建适用于城市污泥资源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的统筹新模式,全面助力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的改善,实现绿水青山的治理。



④ 厂网河湖一体化:目标、瓶颈、对策

王洪臣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洪臣教授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保障排水服务和控制水污染的“厂网河湖一体化”建设目标,指出城市内涝和溢流污染协同控制之间的矛盾,同时建设性提出“需求原位扩容+葡萄串式建设”的对策,以破除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处理规模提升与用地紧张之间难以调和的困境。



⑤ 厂网一体化运营视角下的污水生物

处理前沿技术应用

张  亮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张亮教授结合自身在水务企业的工作经验,探讨了生物处理前沿技术在厂网一体化运营模式下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并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及其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及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



⑥ 大数据视角下的厂网一体化

刘艳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刘艳臣副研究员分享了他在大数据视角下对厂网一体化的理解,结合实例说明了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在水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并对目前已建设完成的厂网工程未来管理提出了思考,即如何将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并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效能。



城市水环境新型污染物协同示踪

及其应用

吴起鑫 贵州大学喀斯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吴起鑫教授介绍了城市水环境新型污染物的协同示踪及其应用。人为源稀土元素性质稳定、广泛存在于城市河流、来源相对单一,且其在环境中的含量与抗生素和安赛蜜等新污染物的含量存在相关性,为污染源快速诊断及新污染物协同示踪提供了新的可能。



⑧ 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创新

与工程实践

庞洪涛  中国水环境集团工程技术中心执行主任

庞洪涛主任从整体情况、治理经验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依托PPP模式,中国水环境集团以贵阳为起点,实现了城市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厂的系统建设,根本性改善了水质,有效恢复了水生态,推动了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技术创新。


THE

END


版权所有 无锡鸣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16066598号-10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