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人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赖波教授(左)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刘元研究员(右)
主持人
杨 强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海洋生态与高端装备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主题报告
1
李 淼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报告题目:城市生态第三极构建及其实体模拟器的一点初步思考和探索
针对什么是宜居环境和应该具体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宜居环境问题,以城市人工绿色跨介质空间为研究对象,尝试提出了构建城市生态第三极的设想。进一步为了科技支撑该研究设想,探索建设跨介质环境模拟大科学装置(实体模拟器),为研究构建城市生态第三极的不同模式和样本,也为明晰其跨介质过程和调控机制提供关键实体支撑。
2
高 勇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
报告题目:中华鲟物种保护的争论、实践与未来
理性必须一只手拿着原则,另一只手拿着按照原则设计的实验,走向自然,去向自然请教。中华鲟不会说话,它用独特的生活史展示经历亿万年仍能生存与适应的智慧。四十年的保护历程,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当初我们换一种方式,会不会不一样?我想用一个故事,来交换您的答案。
3
王文林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我国典型北方湖泊湿地水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与展望
以我国典型北方湖泊湿地呼伦湖为例,阐述湖泊水质评价考核方法变更背景,解读基于“三水统筹”的水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探讨面临的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角度介绍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践,展望下一步研究工作方向。
4
刘 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报告题目:绿色水过程:过去之前 未来以后
面向未来,全球面临的水质和水量挑战日益严峻,新的污染和威胁层出不穷,而技术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危机应对的被动和不确定性,同时城市水系统也面临着从保障安全向更清洁、更绿色的技术与模式变革,报告将结合重点研发项目“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供水系统”,探讨基于自然的绿色水过程如何更好的保障未来水系统,并大胆畅想如何构建Future-Proof的城市水系统。
5
楚文海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提质增效促供水水质长效提升:One Water
构建良性循环的城市水系统是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和供水水质长效提升的关键。排水管网问题是制约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瓶颈问题之一。报告拟从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视角探讨排水系统提质增效(解决排水管网问题)对供水水质长效提升的重要性,并尝试提出有关排水管道关键污染物识别与控制方面的思考。
6
刘 元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以“污”为“源”,尿液资源化处理的生态环境意义
由于当前普遍采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既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也因处理效率不足成为了水生态环境新的污染源。因此,以尿液源分离处理为核心的新型污水处理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通过对尿液源分离及资源化处理可实现资源循环、削减污染物残留浓度,有助于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源分离尿液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单元技术、工艺组合以及系统集成等,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将对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积极作用。
7
吴 兵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污水水质评价过程中生物毒性分析工具的应用与挑战
水中污染物毒性效应分析是构建基准标准和评价健康风险的科学基础。报告将围绕污水水质评价过程,介绍适用于污水的生物毒性分析工具种类、混合污染物生物毒性的限值表征方法、生物毒性分析工具应用于监管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等内容。
8
赖 波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报告题目:新冠疫情下的医院污水防控体系建设:现状与未来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抗性基因、重金属和造影剂等,不经有效处理将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对医疗系统防控体系的影响,概括了国内外医院污水处理技术的进展及问题,提出了医院污水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药物降解与病原微生物同步杀灭。
点评嘉宾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
高吉喜
上一篇: 专题论坛三:基于“厂网河湖岸一体化”的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下一篇: 专题论坛一:四水融合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