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漓江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
李新建教授介绍道,漓江的治理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水量水质问题;第二,石漠化问题;第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第四,水资源智能化优化调度技术问题。
水量水质问题
桂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分布时空不均,3-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9月至次年的2月占20%,3600m3/s减少到不足5m3/s,造成河床大面积裸露。
石漠化问题
岩溶地区作为我国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保水蓄水能力较差,容易导致石漠化趋势加重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化肥、农药采用表面撒施的方式对作物进行施肥及施药,这种方式作物难以吸收,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被径流引入漓江,最终导致漓江流域面源污染。
水资源智能化优化调度技术问题
漓江位于岩溶地区,地下暗河溶洞多(14条暗河),河床渗漏严重,枯季床滩大面积裸露(70%),部分河段不能通航。缺少漓江枯季河道水量沿程损失的关键技术参数及非闭合流域水循环计算方法,难以开展优化水资源管理。补水调度方法缺乏科学依据,难以做到定时定量的精准补水,需要解决水资源智能化优化调度技术问题。
PART
02
漓江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治理主要技术
李新建教授介绍,对漓江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治理的技术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节水控污;第二,构建岩溶非闭合流域水循环模拟技术;第三,多目标补水调度。
PART
03
漓江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治理取得的成果
针对漓江水环境与水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李新建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取得的成果。
首次提出水稻“浅、湿、露、干”节水减排防污增产灌溉技术。在漓江两岸四个流域,每个流域1000亩的示范点,通过对不同施肥方法对比,达到截留蓄水的目的,为水库补给水源。
首次量化漓江非闭合岩溶地区水量渗漏率分布规律,实现岩溶区非闭合流域的水循环模拟。针对岩溶地区水文条件复杂,在漓江干流布置了261个控制断面,绘制了水下地形图,通过同步流量测量发现桂林-阳朔段渗漏量多年平均在4.7%-19%。
首次提出基于概率分布的水文模型参数域值选取方法和岩溶非闭合区水文计算面积的量化方法,建立了干流水情精细预报模型,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HESS上,在岩溶水文学理论上具有重大创新。
首次建立了漓江生态环境、通航、应急调度等多目标水库调度方法。针对生态环境、通航、应急调度等多目标,提出了基于河道水情预报和补水目标的水库智能调度技术,确定了漓江干流碍航断面,实现了航道的精准补水,节水2500-4500万方左右,通航保证率从原来的90.8%提高到93.7%。
耦合水质模型,结合污染物通量计算方法,构建了漓江水质实时预测预警平台,为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PART
04
漓江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目标及建议
李新建教授最后表示,漓江水环境与水生态的发展应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加强生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建议积极推进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岩溶石漠化治理与修复重点工程,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进一步巩固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