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二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热点研讨”论坛将在9月13日上午进行。本次“热点研讨”的主题是疫情之下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聚焦重要流域和战略区域,尤其是疫情之下的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形势,分享经验,传播智慧,解答行业关注的重心问题——后疫情形势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着力?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风险防控如何兼顾协同?长江与黄河的流域保护如何设置有效抓手?
从新形势下的行业热点出发,聚焦重要流域和战略区域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研讨。这一时段的主持人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黄霞。
2019年底,新冠病毒从长江之畔的武汉市开始肆虐,迅速波及全国及部分境外地区。我国政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严控措施来阻止疫情扩散,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医护防线之外,生态环保领域的疫情阻击战也全面打响:在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医疗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等多个领域,环保行业阻隔着疫情,疫情也影响着行业。在“热点探讨”中,南昌航空大学校长罗胜联将从水生态的角度出发,解读《新冠病毒长江历险记》。
当国家层面的宏观目标从“环境治理”上升到“生态文明”,治污已不再是一个项目、一个公司、甚至一个省份的事情。2018年2月9日,人民日报文章《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系统思维,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水生态文明属于生态文明的一部分,解决水的问题也需坚持系统思维。一直以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不断倡导梳理水环境的系统思维,提出要以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现状问题为导向,以污染总量控制为依据,做好系统调查、系统规划、系统设计,制定系统方案,进行系统评估。在本次大会的“热点探讨”中,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大师将以主题报告的形式,和与会嘉宾探讨《水环境治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
太湖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流域是江苏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产业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太湖的环境质量,承载着饮用水安全、生态文明、美好生活等诸多意义。2007年暴发的太湖蓝藻危机,为太湖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按下快进键。此后的十几年,从水中到岸上,城乡污水处理、工农业污染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以及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等举措接连上马。历经多年治理,为何太湖蓝藻仍会年年局部发生?当前的太湖蓝藻防控防治用上了哪些治水新方法新技术?在此次会议中,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院长朱伟将带来主题报告《太湖蓝藻水华为什么不断爆发》。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类新兴污染物,来源于抗生素类、血压、血脂和血糖调节剂类、防晒霜、防腐剂、塑化剂等日常药物及护理品。随着环境痕量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PPCPs已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尽管浓度很低,通常是μg级别,但由于它在各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尤其在地表水源中广泛存在,影响饮用水安全,同时会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针对环境中PPCPs的处理技术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十余年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将PPCPs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致力于寻找多种水处理情境下PPCPs类微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方案。“热点探讨”中,余刚教授将系统介绍《控制药物和个人护理品,防范水生态环境风险》。
在跨省市的流域治理中,区域性外部不经济性让各地在污染防治上具有搭便车的心态;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环境介质的传导,环境污染具有难以抗拒的“跨界”性。针对流域普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管理需求,亟需构建一套适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绿色管控体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毕军在流域环境管理、跨界流域管控等方面有着丰富研究成果。本次大会上,他将带来主题报告《绿色流域管控的系统性风险及对策》。
我国生态保护系统此前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主,后来主张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再之后提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从这一系列变化可以看到,我国的生态保护体系逐步完善,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更广,保护类型更齐全。从区域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生态系统结构、各项保护标准、生态规划与修复等方面,都有着更为综合的要求。在“热点探讨”时段中,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将带来主题报告《基于区域生态保护的湖泊水质标准制定的一点思考》,解析重点功能区的空间优化策略。
在水污染治理及修复中,零价铁等元素由于能将电子传递给目标污染物,因而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零价铁的还原性强,在环境中极易与其他氧化性物质如水、氧等发生反应,导致电子向非目标污染物转移,引起电子以及材料的浪费。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鸿专注于环境电化学/环境催化研究,针对“有毒有害物质去除/资源化的电子转移过程”有着长期跟踪研究。本次会议中,刘鸿将做主题报告《电子转移与水污染智能化控制》。
近年来,智慧水务已成为传统水务领域转型升级或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在水务水务3.0阶段,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综合应用,智慧水务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作为全球最大的环境服务企业之一,苏伊士致力于构建一整套完整的智慧水务服务体系,并曾获GWI年度最佳智慧水务公司。苏伊士环境生态数字化工程工艺设计主任张真将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主题报告《功能性湿地的数字化风险管理》。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涉及生物安全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流失、外来物种入侵、转基因风险等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由生物因素引发的各类安全威胁更是呈现出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加说明了加强生物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本次会议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刚将从水环境的角度出发,解析《水环境生物安全》。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因具有投资与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生态景观改善效果明显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关注。人工湿地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由此,在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规律也更为复杂。在“热点探讨”时段中,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王敦球将从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出发,带来主题报告《喀斯特地区城市湿地中微量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