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上下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对衣食住行各领域安全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城乡供水系统的安全以及消毒措施是否带来健康风险等话题,成为热点。在此,小编邀请大家一起来关注常识,相信科学。
从水源到龙头,需层层过关
在城市里,我们日常生活的饮用水都来自家里的自来水管道,而管道里输送的自来水是由城市中数以千计的饮用水净化厂生产提供的。龙头里的自来水需经过多道复杂的现代水处理工艺流程而来。从江河湖泊中抽取的水源要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后送入清水池,接下来要进行严格消毒,再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最终分流到用户水龙头。整个过程要经过多次水质化验,有的地方还要经过二次加压、二次消毒才能进入用户家庭。
饮用水消毒详解
消毒作为饮用水处理中最后把关的环节,应使用户龙头水质符合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的各项指标要求,并且保证处理水从水厂出水口到流入用户龙头的过程中,配水管网内消毒剂有持续的消毒作用,防止微生物的再生长繁殖,对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现有的消毒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联合消毒法三类,其中物理消毒法包括紫外线消毒法和TiO2光催化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包括氯消毒法、次氯酸消毒法、氯胺消毒法、二氧化氯消毒法和臭氧消毒法等;联合消毒法是各种消毒技术的联合使用。下面我们着重讨论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是通过向饮用水投加化学药剂,生成具有强氧化还原性或高渗透性的小分子物质,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细胞酶或核酸等遗传物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消灭水中微生物,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氯消毒法
氯消毒法是使用时间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的消毒技术,始于19世纪初期,可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微生物,降低传染病的传播概率。迄今为止,我国大多数饮用水处理厂依然采用氯消毒作为主导的消毒技术。氯消毒法由进入水中的单质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小于细菌的次氯酸分子,次氯酸在水中电离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吸附在带负电的细菌表面,通过细胞壁进入到细菌内部,利 用次氯酸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灭活细菌等微生物。
次氯酸消毒法
因液氯存在储存和运输上的安全隐患, 很多饮用水处理厂中采用次氯酸来代替液氯进行消毒,消毒效果与氯基本相同。次氯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消毒:一是依靠在水中电离出的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根离子,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使蛋白质失活,阻碍细胞代谢;二是通过细菌的细胞壁进入到细菌内部,破坏核酸等遗传物质,抑制细菌的生长发育繁殖;三是依靠电离出的氯离子,改变细胞的渗透压,使细胞失活。
氯胺消毒法
氯胺是在使用氯消毒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水质过程中,单质氯和水中的氨类物质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其中具备消毒作用的有一氯胺和二氯胺,均通过水解缓慢释放的次氯酸来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消毒机理与氯和次氯酸相似,相比于氯消毒,氯胺消毒的安全性较高,但是消毒杀菌作用较弱,单独使用时消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经常与其他消毒方法联合使用,常在处理水流入市政管网前加入氯胺,利用其稳定持续消毒的特点,维持管网内的余氯量,保证管网内水质稳定性。
二氧化氯消毒法
二氧化氯消毒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一是利用其强氧化性,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氧化生物酶系统,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二是作用于蛋白质,使其分解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或使蛋白质沉降。相同质量的二氧化氯,液氯和次氯酸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的效率更高,产生的副产物更少,但由于二氧化氯气体储存和运输不便,多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现用现制的方式对饮用水进行消毒,适用于中小型饮用水处理厂。
臭氧消毒法
臭氧是已知可利用的最强氧化剂之一,可作用于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失活,改变细胞通透性,还可穿透细菌细胞壁,作用于生物酶系统,破坏核酸等遗传物质,同时能够灭活病毒、芽孢等,但是臭氧较活泼,不具持续消毒的效果,使用成本高,因此不单独用于消毒,经常配合二氧化氯等消毒技术联合使用。
我国对供水余氯有严格标准
自来水氯消毒的方法里确实有过量氯消毒法,但仅在有机污染严重,或需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目的时使用,而且消毒后的水,需用SO2、亚硫酸钠或活性炭脱氯,以保证进入管网的水中余氯指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我国对自来水消毒后的消毒剂余量有严格的标准,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如下:
为保障居民健康,我国对饮用水出厂水余氯限值要求控制在0.3-4毫克/升。而根据近期多地自来水集团的公告,目前各水厂为应对疫情,确实提升了余氯控制水平,但都远低于国家限值,总体依旧维持在较低水平运行,同时对余氯进行严格控制、严密监测,公众无需产生安全担忧。
自来水消毒对病毒的去除与灭活
虽然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尚未对病毒的最高允许浓度进行限定,但《标准》中对浊度和消毒的要求也间接地保证了饮用水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削减,即去除和灭活。我国《标准》要求龙头水浊度低于1NTU。为了达到此浊度标准,水厂一般要求更低的滤后水浊度。如果水厂滤后水浊度为0.3NTU以下, 病毒的去除率可达到99%。我国《标准》同时要求,出厂水中游离氯余量不得小于0.3mg/L,接触时间不得小于30min,满足病毒灭活率大于99.9%的要求。病毒通过去除和灭活的总削减率为99.999%。
我国《标准》规定臭氧消毒时臭氧余量不得小于0.3mg/L,接触时间不得小于12min。通过计算可知一般臭氧的病毒灭活率为99%-99.99%。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水厂采用臭氧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能力较强。